台塑企業攜手雲林區漁會持續推動海洋保育 魚苗放流計畫邁入第19年

圖說:台塑企業6日與雲林區漁會合辦漁業資源復育魚苗增殖放流活動。(記者黃蕙蘭/攝)
【本報記者黃蕙蘭/台北報導】台塑企業積極響應政府永續發展政策,與雲林區漁會合作推動漁業資源復育,持續進行魚苗增殖放流計畫,該計畫自2007年展開,至今已堂堂邁入第19年。
今年魚苗放流活動(6/6)於雲林縣四湖鄉的箔子寮漁港隆重舉行,由雲林區漁會理事長蔡文川、常務監事王溪岸、總幹事林傳育,以及台塑企業麥寮管理部副總經理蔡建樑等人共同主持。

圖說:今年放流魚苗達58萬尾,多為高經濟價值魚類。(記者黃蕙蘭/攝)
魚苗放流成果豐碩 四絲馬鮁族群明顯回升
台塑企業麥寮管理部副總蔡建樑表示,此次活動現場放流魚苗58萬尾,歷年來與雲林區漁會合作的魚苗放流總量至今已突破908萬尾,為雲林海域漁業資源注入新的生機。
今年放流的魚種包含四絲馬鮁(俗稱竹午魚)、紅杉、黑鯛等雲林沿海常見且高經濟價值魚類,特別挑選體長超過5公分的健康魚苗,以提高存活率與適應海洋環境的能力。
根據漁會觀察與漁民回報,歷年放流成效顯著,尤其四絲馬鮁族群出現明顯復甦現象,甚至有捕獲體型較大個體的紀錄,顯示放流工作對周邊海域資源的正面影響。

圖說:114年1月在南測線捕撈到2尾午仔魚,顯示魚苗放流對於鄰近海域漁業資源有明顯提升。(照片由高科大黃榮富教授提供)
海洋資源日漸枯竭 魚苗放流為復育關鍵行動
隨著氣候變遷導致海水溫度異常、海洋酸化,台灣近海漁業資源面臨枯竭風險。農業部漁業署推動一系列海洋復育措施,包括減少捕撈壓力、推廣海洋保育觀念、設置禁漁區與人工魚礁等,其中魚苗放流被視為恢復海洋生產力與提升漁業資源再生力的重要手段。
蔡建樑也補充,推動魚苗放流不僅是單一保育行為,更是企業實踐環境永續責任的一環,未來台塑企業將持續推動海洋保育工作, 增殖漁業資源及提升漁業資源再生力,與地方共存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