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集團三箭齊發 旗下志光能源七股漁電共生案場 第一期正式啟用

圖說:大亞集團旗下志光能源七股漁電共生案場在今(27)日舉行第一期案場正式啟用典禮。(記者黃蕙蘭/攝)
【本報記者黃蕙蘭/台北報導】大亞集團旗下志光能源七股漁電共生案場於今年7月正式取得電業執照,在今(27)日舉行第一期案場正式啟用典禮。大亞集團近年三箭齊發,除了本業電線電纜之外,在轉投資方面也有不錯的獲利表現。董事長沈尚弘表示,集團提早看到了再生能源在未來的重要性,早已著手能源的產生、傳輸、轉換、儲存到管理進行全面佈局,從上游太陽能案場建設與能源產生,到下游高效安全儲能建置與整合,為台灣供應低碳綠能。

圖說:大亞集團董事長沈尚弘表示,在再生能源的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無形的社會執照,取得地主、漁民、居民的信任。(記者黃蕙蘭/攝)
志光能源漁電共生示範案場最初為台鹽專案規劃由大同購入,後來因負面因素售予大亞。志光能源秉持大亞集團「早一步做好,自然就好」的精神,在建置前期即進行養殖漁戶、周遭鄰里實地訪查,確認漁民需求並邀請共同發想漁塭設計,積極投入社區回饋,協助辦理兩個月一次的養殖輔導課程,讓養殖戶間能進行資訊交流。
沈尚弘董事長表示:「在再生能源的發展過程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無形的社會執照,期間也努力獲得地主、漁民、居民信任,成為漁電共生示範案場。」志光能源七股漁電共生85MW案場中,年預估漁貨產量將達500噸,其中包含蛤蠣、烏魚、石斑魚、虱目魚等各類豐富魚種,落實真正的漁電共好。

圖:志光能源案場在工程品質上以強化結構設計可抗平均風速14級強風。(記者黃蕙蘭/攝)
除了落實漁電共生,志光能源案場在工程品質上也落實大亞集團「負責任的開發」精神,強化結構設計可抗平均風速14級強風,使用的工程材料則為可再利用的鋁、鐵及不鏽鋼等,每片太陽能板壽命於自然環境下可使用超過20年,降低頻繁回收太陽能板對環境的影響。

圖說:大亞集團本業電線電纜、轉投資、再生能源,三箭齊發。(記者黃蕙蘭/攝)
大亞集團於全台共有68座屋頂型、地面型太陽能電廠,總裝置容量超過200MW,短期目標將達成500MW。集團旗下子公司志光能源在七股建置的漁電共生太陽能發電廠,為全台最大120MW漁電共生電廠,兼顧發電、養殖和生態三大功能,第一期85MW於2022年完工掛表發電,第二期也在穩定開發中,未來20年產能將逾33億度發電量,相當於1,747座大安森林公園吸碳量。
要實現綠能展望,除了打造大型太陽能電廠投入能源產生外,更需搭配儲能系統儲備電能達到光儲互補。2022年大亞加入台電AFC(調頻備轉輔助服務)交易平台,目前已有13MW儲能系統投入服務,期望2025年完成100MW的儲能系統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