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官學研合作 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產學平台發表第三本專書《DNAPL》

左起: 土基會執秘劉瑞祥 、科林公司董事長呂榮俊、新加坡大學教授何建中、 杜邦院士錢致慶 、台塑公司董事長林男男、、 環保署長張子敬 、海保署副署長宋欣真、 成功大學研發長林財富 、台灣大學教授石正人 、台灣大學教授陳尊賢。
【本報記者黃蕙蘭/台北報導】台塑公司每年投入鉅資進行污染防治、節能減廢、溫室氣體減量及工安消防等面向之改善,並攜手產、官、學、研學界合作共同討論面對氣候變遷、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生態系統破壞等,如何制定和採取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技術和行動。
台塑公司大力支持的「臺灣土水污染防治技術合作平台」》昨(25日)舉辦《重質非水相液體(DNAPL)污染場址調查與整治》新書發表會,此本著作從介紹北美洲含氯溶劑污染場址的研究歷史及挑戰開始,針對重質非水相液體的特性及臺灣場址現況進行說明。同時,闡述污染場址環境的調查方法、鑑定(識)技術的原理及案例,並進一步彙整污染場址的物理、化學與生物技術及應用案例。最後,也列舉三個國內複雜地質或複合污染物場址和三個國外整治案例,並進行評析。
本書充分傳達出一個成功的污染場址整治理念,從污染物特性與傳輸、調查與鑑識、風險評估,到整治與管理,缺一不可,希望讓讀者能初步了解DNAPL污染的調查與整治知識、應用現況,以及領域發展情形,並藉由國內外實務案例,能以更務實的角度,評估DNAPL污染的議題。
臺灣的土污法自2000年實施後,產界學界也注意到理想與現實之間需做權衡,前美國杜邦公司總部環境整治部院士(DuPont Fellow)錢致慶博士,2012年在台塑公司大力支持下,出面號召各界先進與專家學者攜手合作,於2013年1月19日成立「臺灣土水污染防治技術合作平台」。
平台的宗旨,主要是引進國際上污染整治治工作上獲得的知識與經驗,並加以推廣。經由平台上的專家學者們討論後,逐步針對國內土壤及地下水的各式問題,從技術層面探討解決最佳且可行的策略與方法,並編撰成技術系列專書,以達到推廣與教育目的。
迄今已出版《土壤地下水污染場址的風險評估與管理:挑戰與機會》及《褐地與污染土地再利用:再創土地新生機》兩本專書,昨天發表的第三本新書《重質非水相液體(DNAPL)污染場址調查與整治》也深獲各界熱烈回響,平台除了感謝多位專家學者的無私奉獻、成功大學環工系的支持及錢博士於編撰過程從旁協助與指導之外,也對於台塑長期對於平台的工作以實際行動提供行政支援表達最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