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鑾鼻燈塔隱藏感人父愛

2021-03-17 22:21 陳明道 記者

【本報記者陳明道屏東報導】鵝鑾鼻燈塔隱藏感人父愛,恆春文史老師念吉成清明時節前夕,收到一張老照片,那是他兒時受到義父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他長大成人,如今子欲養而親不在,格外想念已逝老父親,生前任職「臺1線」終點站,今《南方之路-臺26》鵝鑾鼻燈塔,藏有溫馨與幸福滿滿的記憶,特地重返兒時舊地,尋找揹著他漫步燈塔,已故守護燈塔的養父身影,也能重溫餘生難得片刻溫馨時光。
  仰望燈塔上空白雲蒼狗的漫長悠悠歲月,念吉成感謝所有燈塔家族的深厚情誼,更感謝蔡國嶼大哥,無償提供其尊大人蔡廣德前鵝鑾鼻燈塔主任,珍藏多年1959年2月1日,鵝鑾鼻燈塔老照片。讓筆者能見到老父慈祥身影,也要感謝現任燈塔主任陳永,公務繁忙之際,提供燈塔珍藏「燈塔日誌」第一手資料。不但,見證「臺1縣」公路變遷史,也憑添《南方之路-臺26》滿滿的「幸福」元素。
瑯嶠地區,原本排灣族群傳統領地,千萬年來自成一格,族人沒有文字記錄,只有片段口述歷史流傳。16世紀以來,近500年前左右,外族不斷移入,並不斷強勢入侵。1875年清帝國官方勢力只短暫進入20年,接著日本帝國強力殖民統治下,歷經半世紀50年之久。
二戰末1945年,日本帝國戰敗投降撤出後,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臺灣接管。當旅人、用路人來到原「臺1縣」末端(今南方之路-臺26)南岬半島鵝鑾鼻公園旅遊的同時,或可尋找這些近代史片段記憶與遺跡。
對於我們這些曾經70年代前後,在鵝鑾鼻燈塔附近生活成長的孩子們,鵝鑾鼻白色巨塔與前方臺地與曾經矗立的蔣介石銅像園區,就像所有純真健康孩童曾有的兒時成長與青澀年華,私密談心歲月故事。或許也是許多旅人、用路人,重遊時,最想尋找的美麗記憶與空間,也是筆者年過花甲,特別鍾愛重遊臺1縣(今南方之路-臺26)的緣故。

 

鵝鑾鼻燈塔隱藏感人父愛,恆春文史老師念吉成清明時節前夕,收到一張養父伴他遊玩照片。(念吉成提供)

鵝鑾鼻燈塔藏有溫馨與幸福滿滿的記憶,念老師重返兒時舊地,尋找揹著他漫步燈塔的養父身影。(念吉成提供)

清明前夕仰望燈塔上空白雲蒼狗的漫長悠悠歲月,念吉成(右)感謝所有燈塔家族的深厚情誼。(念吉成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