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共創力國際實踐進行式 大仁USR團隊馬來西亞學習交流,啟發萬年溪再生藍圖

2025-07-08 14:35:58 黃正忠 記者

圖說:大仁科技大學於114年7月1日至7日,由多媒體設計系陳俊民助理教授帶領USR計畫團隊,前往馬來西亞展開一場主題為「流域共創力:萬年溪 × 馬六甲河」的跨國學習交流。(大仁科技大學提供)

【記者黃正忠屏東報導】為拓展大學社會責任(USR)之國際視野,深化地方與世界接軌的實踐策略,大仁科技大學於114年7月1日至7日,由多媒體設計系陳俊民助理教授帶領USR計畫團隊,前往馬來西亞展開一場主題為「流域共創力:萬年溪 × 馬六甲河」的跨國學習交流。
    交流行程涵蓋馬六甲與吉隆坡兩大城市,透過參訪馬六甲雞場街工委會、馬六甲河流協會(PPSPM)、馬來西亞國家博物館、吉隆坡「生命之河」計畫現場、中央藝術坊等據點,深入理解河川治理、生態永續、社區參與與文化策展等議題,並反思萬年溪作為USR計畫實踐場域的下一步發展策略。
    交流過程中,馬來西亞夥伴分享馬六甲河歷經20年整治、分階段落實閘門調控與河岸設施再造的經驗,亦強調社區參與在政策推動與空間活化中的關鍵角色。尤其在雞場街案例中,由民間發起、串聯文化與觀光資源的整合模式,更呼應大仁USR計畫過去十年在萬年溪推動的「由下而上」共創機制。
    交流亦延伸至文化治理層面,團隊在吉隆坡參訪改造後的中央藝術坊與鬼仔巷,深入觀察如何透過歷史街區活化、文化策展與藝文介入,讓城市中的「老空間」轉化為具有記憶性與旅遊吸引力的公共場域,這對未來萬年溪「故事館」與「文化巷弄」之構思,帶來具體且實用的啟發。
    除了環境與文化治理的對話,行程也強調多元族群共融的學習。團隊參訪馬來西亞印度教聖地黑風洞,體驗馬來、華人、印度人等族群在信仰與生活上的融合,進一步對照台灣自身的多元文化背景,思考如何在USR實踐中強化「理解差異、共建未來」的教育目標。
    陳俊民助理教授表示,「USR的價值不只在於服務與貢獻,更在於讓學術走入生活、讓學生走向世界。從馬六甲與吉隆坡的河川治理與文化發展中,看見了一條溪如何成為一座城市的靈魂,也更堅定萬年溪作為USR長期蹲點場域的意義與可能性。」
    交流不僅加深台馬雙方在流域治理與文化實踐上的互動經驗,並以具體行動實踐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SDG6(清潔水與衛生)、SDG17(多元夥伴關係)等永續發展目標。

圖說:團隊拜訪雞場街工委會,學習商家如何透過自我力量結合社區共榮。(大仁科技大學提供)

圖說:與雞場街工委會主席陳偉建交流。(大仁科技大學提供)

圖說:拜訪PPSPM(馬六甲河流組織)。(大仁科技大學提供)

圖說:團隊在吉隆坡參訪改造後的中央藝術坊與鬼仔巷,讓城市中的「老空間」轉化為具有記憶性與旅遊吸引力的公共場域,這對未來萬年溪「故事館」與「文化巷弄」之構思,帶來具體且實用的啟發。。(大仁科技大學提供)

圖說:團隊在吉隆坡參訪改造後的中央藝術坊與鬼仔巷,讓城市中的「老空間」轉化為具有記憶性與旅遊吸引力的公共場域,這對未來萬年溪「故事館」與「文化巷弄」之構思,帶來具體且實用的啟發。。(大仁科技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