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癌心情怎平復?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呼籲提升心理支持可近性
【記者蔡秀娥台北報導】據台大公衛學院2017年發表的研究,癌症病人的自殺率比一般人高2.47倍,在罹癌的第一年,自殺率更是一般民眾的5.5倍。癌症病患的心理健康議題也發展成重要的「心理腫瘤學」次專科。根據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2024年針對一般女性與乳癌病友調查中指出,72.9%的一般女性及87.9%的病友認為罹癌後政府或醫療院所應主動提供心理支持,顯見心理支持需求的迫切。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進行乳癌防治倡議。(圖片來源: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
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分享,今年初與晚期乳癌姐妹訪談,意外發現大部分病友不知道醫院有提供心理諮商資源。黃淑芳表示,有使用諮商服務的病友,大多是住院治療時醫院的心理師主動關懷或是個管師主動告知有諮商服務,才有機會使用。
此外,心理諮商的費用也是造成病友裹足不前的問題之一,目前健保並未給付心理諮商,除非透過精神科轉診,才符合健保給付資格。加上許多病友仍對精神科有負面標籤,或是認為自身狀況未達「疾病」程度,因而未尋求協助。因此「主動」提供病友心理健康資源的訊息,是降低病友心理健康風險的重要做法。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持續倡議,致力提升病友權益。(圖片來源: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
黃淑芳表示,乳癌病友協會有一個重要的功能是心理支持,很多乳癌姐妹是因為徬徨無助才會主動聯繫協會。但隨著醫學與社會觀念的進步,協會認知到心理支持需要專業的理論與操作才能給予病友最有效的協助。因此近年來協會積極倡議政府應提供主動性心理支持,也持續於病友日常關懷中,針對有需求的病友提供轉介資訊,期盼在專業的心理諮商下,達到病友身心穩定,勇於接受癌症治療的目標。
乳癌病友協會呼籲,癌症全人照護已逐漸成為主流做法,應透過制度性設計,在病人確診後即由醫療團隊主動提供相關資源說明與轉介機制,增加心理支持的可近性。期盼政府與社會大眾重視乳癌病友的心理支持需求,打造更完整、友善的醫療照護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