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分署工程治理兼友善環境

2024-04-15 16:46:35 陳明道 記者

屏東分署舉辦「治理工程生態檢核教育訓練」邀集專家演講,現場約五十位林業保育署同仁、NGO及工程技師參與。(林保署提供)

屏東分署舉辦「治理工程生態檢核教育訓練」邀集專家演講,現場約五十位林業保育署同仁、NGO及工程技師參與。(林保署提供)

【本報記者陳明道屏東報導】深化棲地環境保育理念,工程治理兼具提升生態友善效益。近年來治理工程重視生態友善,生態檢核執行程序亦持續修正調整。
為提升治理工程從業人員生態友善觀念並了解生態檢核機制,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於日前舉辦「治理工程生態檢核教育訓練」邀集專家演講,現場約五十位林業保育署同仁、NGO及工程技師等相關人員到場參與。
治理工程方面邀請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陳樹群特聘教授演講「動態活化防砂設施營造溪流連續性」主題,分享台灣各溪流防砂壩的改善工程實例,在野溪治理過程中如何實現自然解方(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生態檢核方面則邀請了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陳易昇經理演講「生態檢核友善案例與實務分享」,透過實務案例說明,工程適地化設計,達成棲地復育目標。
陳樹群教授由溪流河相學論及河川土砂平衡自然動態調整特性,說明過往封閉型防砂壩雖能達到治理功能,卻限縮溪流原有河相發展,反造成常見壩基連串掏空情形,影響溪流生態。陳樹群老師以可調式防砂壩案例,利用鋼管、H型鋼構或混凝土版材之可拆卸式壩體構件,依據溪流地文及沖淤情況不同,進行構件拆卸或組裝,便於掌握土砂調控,增進囚砂效益並維持溪流河心及串聯上下游廊道,於野溪治理又能兼顧溪流的自然發展。
早期許多災害治理工程因未顧及生態環境而造成棲地破壞問題,陳易昇經理以台灣白魚棲地復育及拆護岸等不同工程案解說生態友善機制重要性,因溝通與討論而將生態友善對策導入工程設計,透過結合工程、生態、NGO及民眾集思廣益,建構治理與生態雙贏的方程式。
治理工程從提案前生態環境資源盤點、規劃設計的溝通平台及施工過程異常狀況處理等各階段歷程,常涉及生態保育相關議題。工程人員如何規劃兼顧工程效益與生態友善實為一大挑戰,本次教育訓練課程,透過專家實例分享與交流討論,讓工程人員對自然解方概念與生態友善機制內涵更加瞭解。溪流可不可以呼吸?在進行防減災工程的同時,更應多面向學習與思考生態環境平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