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固定源逸散性管辦修正預告 南市環保局提醒提早因應
【本報記者黃潔台南報導】環保署今年1月預告「固定污染源逸散性粒狀污染物空氣污染防制設施管理辦法」修正草案,重點包括強化堆置場及裸露區加嚴防制與管理、粒狀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公私場自動洗車規範及新增道路認養洗掃規定等。南市長黃偉哲表示,修正案通過後,南市預估213家業者或工廠需加強相關防制設備與作業,可望進一步改善轄內空氣品質。
環保局長許仁澤表示,目前南市列管的「固定污染源逸散性粒狀污染物」業者共251家,當中以非鐵金屬製造業如鋁二級冶煉、金屬製品鑄造等佔43%最多,其次為混凝土拌合製造業佔18%。經統計,其粒狀物年排放量達588公噸,佔全市總排放量54.6%。
許仁澤說,修正草案通過後受影響家數共213家,主要原因在於設有堆置場或裸露區。修正案規範裸露區100%都要有防制設備,可以是植生、覆蓋或是灑水等;排放量較大公私場所,不僅要強化洗車及新增道路認養洗掃,還須在物料堆置區及出入口裝設錄影監視系統,並要求鋼鐵業、瀝清業等進一步提升廢氣收集效率等。受影響業別,非鐵金屬製造業最多佔96家,其次混凝土拌合製造業40家,另有瀝青混凝土拌合業、鋼鐵業、磚瓦窯業及堆置場等。
許仁澤指出,去年度環保局加強管制,與高陳情對象協談,於廠內堆置場及出入口建置CCTV全天候監視防制落實度,並透過告警通報機制強化自主管理,部分廠商為自主提升防制措施採用霧砲機,相較以往灑水設施大幅提升噴灑面積,相對減少灑水設施數量,另為解決車行路徑髒污問題,洗車設施改採跳動式洗車平台,整體提升車輛清理效果,亦減少用水量,針對此次修正草案,環保局已於112年3月2日舉辦宣導會說明草案規範,請業者盡早規劃改善。
許仁澤強調,草案規劃新制預定於法規修正一年後上路,針對需較長時間規劃改善的項目包括瀝青混凝土拌合卸料口廢氣收集設施,規劃給予三年時間改善空氣污染防制設施,為維護空氣品質及督導公私場所落實自主管理,環保局將不定期派員稽查,發現不符者將處以10萬元以上至2千萬元以下罰鍰。

南市環保局加強固定源逸散性管制,廠商改採跳動式洗車平台,提升清理效果也減少用水量。(記者黃潔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