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粗心、注意力不集中,竟是大腦生病了?」-洪鈞培講座

2019-10-14 16:01 commons2 總編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9月8日邀請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許正典醫師主講,『分心世代・心理健康』,許正典醫師以多年從事精神醫療、研究及服務的經驗與背景分享心得,聽眾獲益良多。

許正典是國內診斷成人注意力失調症病例最多的醫生,他在過去沒看過這類病人,十年前開始發現,至今醫治了約3000名人。他將看診心得寫成《大人也有閃神的時候:終止注意力不集中與3分鐘熱度的症頭!》一書,成為華人世界第一本探討此病的著作。

由於過去醫界不了解注意力不集中也是疾病,這類隱藏型病人因為承受壓力,出現焦慮、憂鬱,進而失眠,有的中年人發現自己健忘,擔心可能發生早期失智,就醫檢查才知道罹病。

患者沒有病識感,在職場上經常忘東忘西、多話、愛插嘴、愛管閒事、容易衝動、發脾氣、執行力差,也沒有察覺自己粗心大意,等到同事、主管提醒,才恍然大悟,卻又不知如何改善。他認為,從某些意外事件來看,就可能是注意力不集中作祟而造成:例如,家庭主婦出門忘了關瓦斯,釀成火災;炎炎夏日,主人開車,忘了把狗抱下車,引發寵物熱衰竭;上班族忘記帶鎖匙,爬窗回家,不慎墜樓,時有所聞。

以日本為例,「新宿成人ADD中心」,是日本第一家專治成人注意力失調症的醫院,他著有《為什麼我這麼容易分心、愛亂買、不會收拾?》書名就道盡患者的苦惱。這類病人無法集中注意力,常常掉東西、找東西,甚至會忘記他人的約定,上演遲到、記錯地方的戲碼,由於缺乏時間感,工作往往拖到最後一刻才開動,以致經常延誤。

透過大腦影像檢查,可以發現病人掌管情緒、腦神經系統的額葉、頂葉出現缺損,證實「腦袋空空」確有其事,而注意力的傳導物質──多巴胺、正腎上腺分泌失調,神經傳導速率下降,連不上神經細胞,就會「脫腺」「短路」,表現走樣。除了生理因素,許正典認為,食品不安全,空氣汙染等外在環境,也可能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而電視和3C產品的聲光刺激,更是促使注意力無法集中。

成人注意力失調症有先天遺傳、後天環境等因素,這個疾病能否治好呢?依照許正典的臨床經驗,服用俗稱「聰明丸」的藥物,提升大腦皮質活性,改善分心、衝動、過動等症狀,治療二到五年,有患者可以不必服藥,再搭配行為治療、心理商談,改善效果達七成五。

此外,協助患者學習處事態度,分辨輕重緩急、先後順序、分門別類、按部就班,也是不可或缺的生活練習。例如,評估工作內容的優先次序,訂定長、中、短期和目前的工作時間表,在日曆上標示報告交件日期,再依照工作所需天數,著手進行,每做完一件工作,適度休息,獎勵自己。「注意力就像大腦的眼鏡,」許正典說。如果眼鏡焦點正確,眼前一片清晰又光明,當承受外界壓力,仍然可以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