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海峽兩岸齊魯飲食文化培訓班交流 傳承開花結果

第五屆海峽兩岸齊魯飲食文化培訓班交流飄香,傳承開花結果。(記者楊雅晴攝)
【本報記者楊雅晴高雄報導】第五屆海峽兩岸齊魯飲食文化培訓班,昨(7)下午以線上交流方式進行,本屆交流最重要是分享經驗傳承,弘揚北方飲食特色水餃的美味。
台灣學員吳明輝習得技藝後傳承到下一代,讓女兒林傑妮也包得一手好水餃,母女兩人並且在疫情期間靠著水餃征服台灣人味蕾,讓「明輝食堂」一夕爆紅,深獲台灣消費者喜愛,齊魯美食在台灣大街小巷飄香,令兩岸班員們個個欣喜不已,學員們期盼明年疫情解封後,大家相約明年青島見。
本屆培訓班主題是「濃濃齊魯味 深深家鄉情」,昨日台灣班員們在高雄的「北辰鐵馬驛站」做為交流駐點,主人吳明輝亦是班員之一。大家藉此場地大秀特地美食料理,讓兩地精緻的美食具體呈現。
嫁到台灣已經19年的青島姑娘叢兒,在學校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會做山東饅頭、排骨米飯及水餃,呈現正宗的山東家鄉菜,昨日她端出親手製作的水餃,讓在場人士吃了讚不絕口,成為學員中最佳招牌人物之一。
學員之一的吳明輝表示,此次最難能可貴的是,女兒傑妮在耳濡目染之下,竟也學得包了一手好餃子,傳承山東美食文化。林傑妮更以「來自故鄉的好滋味,傳承姥姥的好手藝」一文,道盡對北方人家鄉美食的情懷。
她指出,每逢新年,全家人圍在一起吃餃子,是最幸福的時刻。因她從小出生在南美洲,3歲隨著父母來台灣定居,又特去上海看望姥姥,不知品嚐多少佳餚,但唯對餃子情有獨鍾,一口氣可以吃18粒姥姥包的餃子;如今她也成家有了下一代,但始終忘不了姥姥親手包的餃子。
由於媽媽吳明輝雖然是山東人的後代,但廚藝以及麵食不算道地。但媽媽在2019年前去青島參加「第二届海峽兩岸齊魯飲食文化培訓班」,還有2届在網路視頻上的學習之後,廚藝大大進步,經過不斷的研發,目前已做了深受大家喜愛的各種口味的水餃,鍋貼及大餛飩,未來她也將傳承下去。
青島紅葉谷職業技術學校孫瑋校長表示,此次交流主題是24節氣養生菜品,再結合北方水餃,呈現中華傳統美食文化。從飲食上而言,藥補不如食補,台灣的「明輝食堂」就是最佳典範代表,並且成功達到經濟效益,將讓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及傳承具體呈現更具意義。

第五屆海峽兩岸齊魯飲食文化培訓班交流,青島的直線現場。(記者楊雅晴攝)

3灣學員親手製作的美味煎餃。(記者楊雅晴攝)

台灣現場學員親手製作水餃皮,Q彈美味。(記者楊雅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