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蠕形蹣蟲患者平台 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正式成立

2022-08-06 17:38 鐘翠珠 記者

【本報記者鐘翠珠台北報導】玫瑰斑(Rosacea),俗稱酒糟,為慢性反覆性的皮膚病變,主要為血管擴張所引起,患者多以女性為主,致病因子包含日曬(紫外線)、天氣炎熱、基因、情緒壓力、蠕形蹣蟲、免疫系統以及表皮障壁功能的缺損等。

患者因無法辯視,導致玫瑰斑與青春痘常被視為是保養化妝的問題,有鑑於台灣社會長期對青春痘、玫瑰斑疾病的誤解,同時缺乏一個真正為病患全方位醫療照護配套而努力的機構,因此,在2021年,由玫瑰斑病患的家屬自發性發起的全國性之社會公益慈善組織–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TARS)正式成立,旨在宣導台灣青春痘與玫瑰斑衛教資訊,提供醫療上的諮詢與協助,並架構病友聯繫管道,為病友的健康與福祉而努力。

理事長邱品齊醫師表示,2021年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針對全台超過4千名皮膚科病患進行青春痘及玫瑰斑問卷調查,發現超過八成民眾雖然有聽過玫瑰斑,但有接近一半的人在症狀及治療上混淆,顯示對皮膚類疾病的認知上,台灣還無法與歐美國家接軌,呼籲民眾應正視青春痘及玫瑰斑的問題,並希望與病友共同建構一個資訊整合平台,協助醫療院所持續投入治療,並達成與國際資訊同步接軌的目標。

邱品齊理事長提到,不少國家在國高中健康教育中,都有青春痘、玫瑰斑的課程宣導,但台灣少有這樣的資源,因此協會成立的主要宗旨,就是希望能結合各界的力量推行健康教育,引進國際的治療準則,改善台灣民眾青春痘及玫瑰斑的問題。

「玫瑰斑」分四種,與喝酒無關!國內發生率1%至5%、好發於女性

祕書長許仲瑤醫師指出,玫瑰斑因患者臉頰會紅紅的,貌似有喝酒而有「酒糟」的別名,但其實無直接相關,不喝酒的人也有可能會罹患玫瑰斑;分為四種型態:一、紅斑血管擴張型–在兩頰、鼻翼、額頭或下巴,容易潮紅以及微血管擴張;二、丘疹膿皰型:長得很像青春痘,不過不會有黑頭粉刺或白頭粉刺,一般多集中在臉的中軸線像是臉頰、人中、鼻子、鼻根下面、跟法令紋中間,有時額頭也會發生(呈現干字型);三、鼻瘤型–出現凹凸不平的皮脂增生,以及軟組織的增生,讓鼻頭呈現紅、腫,好像一顆球或腫瘤;四、眼睛型:輕微時為眼結膜發炎,眼睛灼熱感、乾燥、異物感、沙礫刺痛感、發紅、刺癢、畏光,嚴重時則可能表面破損或角膜炎。

許仲瑤醫師補充,國內玫瑰斑發生率約介於1%至5%之間,女性與男性比例約3:1,女性較多,其中九成玫瑰斑病人的主要病因,源自於臉上蠕形蹣蟲過度增生,蠕型蹣蟲是人體臉部常見的寄生蟲,以臉部油脂及皮屑維生,數量正常的狀況下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過多蠕型蹣蟲會咬蝕人類的毛囊表皮,讓患者的皮膚受損,也讓皮膚變得脆弱發炎,導致玫瑰斑的出現;而日曬、過度清潔、保養品與化妝品使用會讓玫瑰斑的狀況加劇,心情起伏大、生活作息的不正常、熬夜等等也會造成蠕型蹣蟲的增生;刺激因子,像是吃太刺激性的食物(辛辣、飲酒)、熱飲,或是泡湯、三溫暖也有可能讓皮膚狀況惡化。

邱品齊理事長及許仲瑤醫師共同呼籲,要與玫瑰斑和平共處,除了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的協助以外,應避免過度日曬以及刺激性的食物(如辛辣、飲酒或過熱食物);抱持心情平穩、生活作息也要正常,避免熬夜、皮膚保養盡量溫和、減少不必要的保養步驟,像是抗氧化、美白、去角質等保養品,也避免使用濕性化粧品(如BB霜、CC霜、卸妝油等),最重要的是要定期回診,遵從醫師指示追蹤與治療,就有機會戰勝玫瑰斑!

利用社群力量鼓勵治療 醫:呼籲玫瑰斑患者站出來分享經驗

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成立以來,推出一系列實體及虛擬活動,將於台北、台中、高雄邀請皮膚專科醫師舉行玫瑰斑巡迴衛教講座,提供民眾正確的衛教訊息,包含玫瑰斑的症狀、治療與保養。

圖說: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正式成立(左起)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理事長邱品齊醫師、秘書長許仲瑤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