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超了沒?」結合世界肝炎日 全民腹超總動員

2022-07-25 18:14 鐘翠珠 記者

【本報記者鐘翠珠台北報導】為喚起國人重視定期追蹤檢查,避免太晚發現肝癌的悲劇,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將列為國病的肝病做台灣北、中、南、東16家醫療院所同步腹部超音波,呼籲B、C型肝炎帶原者至少每半年接受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也建議年滿40歲以上民眾,每年都應該做腹部超音波檢查。

肝基會繼2021年10月首次全民腹超活動後,2022(今)年再次結合世界肝炎日,全台灣北、中、南、東16家醫療院所,在肝基會董事長許金川教授的號召下,動員近60位優秀的肝膽腸胃專科醫師與400多位護理人員與志工群,於(7/24)為40歲以上民眾舉辦大規模免費腹部超音波肝癌篩檢,3小時為 3205人做肝、膽、胰、脾、腎臟的腹部超音波檢查。此次活動全台響應,涵蓋共15縣市,各地醫院每半小時以視訊連線將腹超篩檢的現場實況即時傳回肝基會,下午1:00由總執行長楊培銘教授公布統計結果。

【肝癌體積平均4個月長一倍  無症狀者也要定期做腹超】
肝癌的發生與台灣B肝、C肝的高盛行率有關,肝癌發生原因之比重也隨著時代不斷變化,肝癌在早期約有八至九成病患是因B型肝炎、一至兩成是C型肝炎所致;但台灣自1986年開始全面為新生兒施打B肝疫苗、積極倡導篩檢與追蹤,以及近年來B肝、C肝藥物的突破發展與健保給付,讓肝癌的整體發生率緩慢下滑,且BC肝炎病毒的影響慢慢減少,接下來需要特別關注的是脂肪肝的發展。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肝癌研究,約有十分之一的肝癌並非源自B肝或C肝病毒,反而是與脂肪肝、糖尿病及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密切相關。

所謂慢性肝病三部曲,起因是B肝、C肝帶原或脂肪肝,導致肝臟發炎→肝硬化→肝癌。如果肝臟持續或斷斷續續發炎,纖維化就會開始累積,纖維化發生初期,還有機會逆轉;一旦放任肝炎不控制,肝臟內累積愈來愈多的纖維,逐漸演變成肝硬化,其後發生肝癌的機率將大幅提高,且肝硬化無法逆轉。

定期追蹤的目的是就是希望早期發現肝癌。如果已經有肝硬化,必須每3個月抽血檢驗甲型胎兒蛋白與肝細胞發炎指數AST與ALT,並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若尚未有肝硬化但有慢性發炎者,則是約每3~6個月追蹤一次;健康帶原者,則至少一年檢查一次。

【全台16家醫療院所連線  3小時完成 3205人腹超篩檢】

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教授指出,統計這次篩檢總共有3205名受檢者,檢查有異常者高達2654人(82.8%)。其中82位疑似有肝癌或性質不明肝腫瘤,有6位肝硬化,有290人為肝實質病變,另有705人為良性肝腫瘤。值得注意的是,有1833位受檢民眾有脂肪肝,比率高達 57.2%。此次全台腹超檢查,台大雲林分院對報名資格限制「身體質量指數(BMI)」需大於(含)27,結果有脂肪肝的比率高達72%,顯示肥胖與脂肪肝有密切關係。

此外,脾臟腫大者31人,膽息肉有329人,其他腹部腫瘤(胰、脾、腎臟等)有47人,肝內鈣化點、膽結石、胰/脾/腎囊腫與腎結石等其他問題有1024人。

【腹超揪出肝腫瘤 早發現早治療 】
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教授表示,面對肝癌的不二法門,就是在腫瘤還沒有長大、出現症狀之前就先找到它。若發現時已是晚期,不管是化療、標靶治療的效果皆不佳,因為肝癌不像一些其他癌症與固定基因有關,其真正的致病因子仍未找到,治療上較難以突破。不過,近年發展的免疫療法單獨或加標靶治療的組合療法,藥物有效率已推進至20~30%,病友應抱持希望。此外,針對肝癌治療卻不斷復發的病人,也可以考慮肝臟移植,復發機率可大幅降低。

肝基會本於照顧國人健康的使命,超前部署,希望結合社會各界愛心力量推動「今年超了沒?全民腹超活動」,簡單、無痛、無輻射、發現病灶機率高的腹部超音波檢查,是篩檢肝癌的最重要利器。對於檢查異常者,肝基會將協助患者轉介到醫療院所追蹤,進一步診斷及治療,藉由此項活動盼能早期發現肝癌、有效治療。

【消滅國病 各界熱烈襄助  盼形成一股「全民運動」】
「肝臟是否健康?不是靠感覺,而是靠抽血檢驗加腹部超音波檢查。」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教授說,過去肝基會一步一腳印,走遍全台各地的大小偏鄉做肝病篩檢,28年來努力不懈仍難免有死角,因此楊培銘教授大聲疾呼強調肝病防治的最後一哩路,是希望大家一起參與「今年超了沒?」的活動,使之成為一股「全民運動」,讓臺灣成為一個沒有肝病的國度、根除肝病的模範國。    

圖說:3小時完成3205人免費腹部超音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