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鑾鼻公園賣店工地變廢墟冷清

2022-04-19 17:20 陳明道 記者

【本報記者陳明道屏東報導】鵝鑾鼻賣店改建案一拖五年之久,卡在挖掘出土四十九具石棺,件件都是四千年前的史前人類遺址,因範圍大而施工喊停。墾管處未執行該筆一億二千萬元預算而繳庫,至今公園工地圍設成廢墟一般,氣得與公園為鄰的保安宮副主委李惠菁怒批「墾管處欺下瞞上」,將邀請內政部長與營建署長現勘,幫幫老舊賣店群家重新打造新店面復業。
鵝鑾鼻賣店改建案延宕多年,至今都認為該案胎死腹中,大筆工程款已繳回公庫,己成廢墟的工地及破舊賣店,嚴重影響國境之南的觀光門面,造成參訪人數去年減少百萬人次,一年跌至僅有二十七萬遊客量,墾管處副處長許書國昨日解釋,為了避開地下的文資,將先規劃現有賣店整修,並尋求比照台南使用輕量建材,不影響文資的新工法設計賣店。
昨日傳出鵝鑾鼻公園工地圍設成廢墟一般,至今拖延五年,昨日鵝鑾鼻保安宮副主委李惠菁說,墾管處五年前畫了一個美麗的大餅,原任處長劉培東有找店家研商,沒想到動工後就遇到文資問題,最近才知道新建賣店工程已經取消,官方卻未與地方溝通,影響賣店群內保安宮土地公廟重建進度,整個工地像廢墟一樣,影響國家公園觀光門面。
墾管處副處長許書國表示,目前挖掘出的文資遺址,有廣大範圍趨勢,原有的新建賣店計畫確定無法進行,傾向優先進行舊有賣店耐震補強及整體門面整修,未來將參考台南轉運站的輕量化建材模式,避免侵擾地下史前遺跡重新規劃。負責近年考古工程的清大副教授邱鴻霖指出,鵝鑾鼻遺址年代久遠、面積廣大,是台灣第一處貝器加工廠遺址,也是史前台灣與世界接軌的起點,標本量超乎預期,墓葬達四十九具,未來要如何展示與活化利用,讓恆春半島精采的歷史文化深度往前推四千年,也可作為重要史前遺址展示區。

 

鵝鑾鼻公園新建賣店工地圍設成廢墟一般,保安宮副主委李惠菁請求部長幫幫老舊賣店復業。(民眾提供)

鵝鑾鼻公園新建賣店工地圍設成廢墟一般,保安宮副主委李惠菁請求部長幫幫老舊賣店復業。(民眾提供)

鵝鑾鼻賣店改建案一拖五年,卡在挖掘出土四十九具石棺,件件都是四千年前的史前人類遺址。(墾管處提供)

鵝鑾鼻賣店改建案一拖五年,卡在挖掘出土四十九具石棺,件件都是四千年前的史前人類遺址。(墾管處提供)

鵝鑾鼻賣店改建案一拖五年,卡在挖掘出土四十九具石棺,件件都是四千年前的史前人類遺址。(墾管處提供)

鵝鑾鼻賣店改建案一拖五年,卡在挖掘出土四十九具石棺,件件都是四千年前的史前人類遺址。(墾管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