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管處新年新措施

2022-01-19 18:24 陳明道 記者

【本報記者陳明道屏東報導】走過戰戰競競的防疫年,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更審慎地面對2022年的到來,疫情及氣候雙重升溫下,該如何以正確態度、方式與自然相處,已是國家公園經營管理最為迫切的課題之一,昨日墾管處長林文和受訪表示期待藉由規劃暨執行妥適的管理措施,確保環境永續設定的目標。
去年完成多項措施及活動,兼顧民眾及環境權益,第四次通盤檢討為兼顧既有聚落發展需要及保護周遭山林保護區土地,訂定第二種一般管制區農業用地申請邊更為鄉村建築用地之回饋機制,自108年推動至今已受理審議通過27案35筆農業用地(面積46,058.04平方公尺),完成捐贈保護區土地162,051.46平方公尺(第三種一般管制區宜林用地)。
完成「進入墾丁國家公園南仁山龍坑生態保護區申請許可作業須知」第五點、第六點及第八點修正規定,並報請刊登行政院公報。以「風起鷹湧-牧草地景藝術展」,不同以往的行銷護鷹反獵的理念;完成「寶貝墾丁3」的出版,繼2019及2020「寶貝墾丁1」、「寶貝墾丁2」深入淺出的介紹了園區海域腹足、後鰓、雙殼及頭足類約近700 種軟體動物。
在貓鼻頭公園以素有生態殺手之稱的外來樹種「銀合歡」為主要材料,搭配恆春西台地的紅土,塑造出以「貓語Ocean」(貓與海洋的對話)的地景藝術,也是休憩涼亭。推動「墾丁國家公園友善農業推動計畫」迄今,總計已有滿州及恆春區共計40位小農的長期參與,其中更有18位小農投入相關認證標章與有機認證的申請、另外,也輔導了5位小農運用自身田間環境特色逐漸轉化作為食農教育場域,並結合在地國小辦理了10場次的食農教育參訪活動,最後則是在實體銷售平台上的持續推廣之外,更積極開拓了網路銷售平台,為在地友善農作經濟創造更加多元的銷售管道。
運用志工與安心上工人員操作黃狂蟻防治,包含布放誘蟻盒、噴?低毒性藥劑等,110年臺26線陸蟹比109年恢復增加約50%。清進成漁船擱淺龍坑,本處督導船東清除油汙及移除船體,維護海洋環境。因應氣候變遷,確保生物多樣性零減損,新的一年,將以減塑、減碳、綠能護海洋為活動主軸辦理「珊瑚礁生態保育週系列活動」,包括海洋特展、科普講座、珊瑚產卵監測、淨海及海洋音樂會等;預計完成「墾丁蛾類圖鑑第一及第二冊」,至少1200多種的蛾類名錄將大大豐富國家公園的生物多樣性;與在地藝術家合作,再次以裝置藝術的型式辦理琅嶠鷹季的護鷹宣導。
第一種一般管制區細部計畫草案於110年11月24日依內政部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第二次專案小組審查一意見修正陳報內政部審議中,預計111年3月將於內政部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審查,倘獲審議通過,細部計畫將適度調整墾丁大街土地使用管制規定容許一般旅館使用,輔導旅宿產業合法取得建築物使用執照以合法經營及健全整體景觀風貌往合理發展方向。
推動「墾丁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區環境教育解說服務管理方案」,擬定未來生態保護區環境教育解說服務管理方向。並有鵝鑾鼻公園自110年2月1日起至111年6月30日止,試辦自行車車友牽/推車購票入園(自行車以半票30元價計),藉以帶動自行車旅遊風潮,鼓勵自行車友體驗國家公園生態環境之美。另「墾丁國家公園社區生態旅遊經營管理及永續發展方案」之辦理法令依據業經內政部110.12.7修正公布,俟相關行政規則奉核後,預計能在年度內公布實施,讓更多人與單位投入生態旅遊的行列。
以"聽"的方式行銷國家公園,推出Podcast節目(傾聽自然),除了持續出版文字及影像的作品外,提供民眾在純聲音的世界中,體驗國家公園及關心各種環境議題。

 

墾管處推動園區「友善農業推動計畫」迄今,總計已有滿州及恆春區四十位小農長期參與。(墾管處提供) 。

墾管處推動園區「友善農業推動計畫」迄今,總計已有滿州及恆春區四十位小農長期參與。(墾管處提供) 。

墾管處推動園區「友善農業推動計畫」迄今,總計已有滿州及恆春區四十位小農長期參與。(墾管處提供) 。

墾管處推動園區「友善農業推動計畫」迄今,總計已有滿州及恆春區四十位小農長期參與。(墾管處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