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山珍海味All In!怕麻筍、山藥、小卷變身澎派好料潮嚮基隆暖味餐盒競賽美味揭秘

2021-12-07 19:05 鐘翠珠 記者

 【本報記者鐘翠珠台北報導】基隆有小鎮、山巒、海洋等豐富資源,成為許多民眾週末踏青的目的地,山區聚落的暖暖更吸引越來越多旅客登山健行、親近自然的戶外觀光首選。基隆市政府推動山海遊憩計畫,以「潮嚮基隆」為主軸,擴散山海港城的各式魅力,特舉辦「暖味餐盒創意料理競賽」,邀請餐飲業者運用當地食材特產、結合歷史人文,設計獨具暖暖及基隆特色又易攜環保的「暖味餐盒」。

基隆市政府表示,為響應無塑生活、無痕山林,並考量疫情衛生提供方便國內外旅客外帶食用的個人餐點,暖味餐盒特邀國內外專業評審根據食材選擇與應用、餐盒原創性、推廣可行性等面向進行評比,期盼業者發揮專業及巧思,設計出既美味又有故事的暖味餐盒。

鮮魚凍與怕麻筍炊飯組合、山藥滑蛋與樹梅子排暖暖業者創意紛呈

暖暖餐飲業者紛紛響應徵選活動,隱身暖暖源遠市場內的「小市場咖啡」,劉琪涵大膽研發出專為戶外登山健行旅客食用的便當,將家中傳統料理高湯鮮魚凍,鋪上怕麻筍、山藥及野菜製成的炊飯,2~3小時之後,逐漸融化的鮮魚凍將與底下的炊飯完美搭配,不僅主食不會因久放而乾澀難入口,鮮魚凍也加入去腥、有趨寒效果的生薑,顛覆你我對便當的既定印象,也飽含對食用者的貼心。

當地知名的中式合菜餐廳「暖暖小館」,掌廚人吳忠信請教地方耆老後,餐盒以暖暖舊稱的「那那社」為名,更首度挑戰用眾多在地食材製作便當,變化出茶燻鯖魚、樹梅子排、山藥蕃茄滑蛋、豆醬怕麻筍等菜色,兼顧美味及份量,讓旅客感受暖暖式的款待。

旭家私廚研發者羌薇婷觀察到暖暖有懷舊日式建築,以及自己身為領隊的經驗,餐盒從山產農產出發,以自製豬油油蔥酥炒怕麻筍,放一晚使之入味後再作成日式炊飯,並運用基隆地產的土蜂蜜、柚子醬、鹹檸檬等調味醬料,肉經醃漬後沾粉製成炸雞、代表加工品「吉古拉」搭配珠蔥,以及小孩喜歡的煎蛋捲,將來國內外旅客能全家走訪暖暖,能一邊吃著餐盒,一邊欣賞青山綠水。

三寶醬拌麵搭飛魚卵、乾煎船凍小卷基隆業者展現漁產鮮味

不少業者從友善環境的角度延伸,「八斗邀友善餐廳」準備不鏽鋼餐盒,盛裝八斗子當地媽媽傳授的乾煎船凍小卷;筍子或山藥先川燙、再加上基隆產芝麻醬炙烤;附近農友種的時蔬以麻油與老薑清炒,美味又暖胃,在在展現食材的原型原味。戴秀真說:「感謝農友辛苦耕種,餐盒就是土地給我們的味道。」透過便當傳遞減塑、產地餐桌概念。

正濱漁港名店「下麵」,同樣提供不鏽鋼餐盒或鼓勵旅客自備容器,特別把店內招牌麵食作為餐盒主食,黃彰琦調整煮麵時間,也以基隆三寶醬:烏醋、香油、甜辣醬調配拌麵醬的比例,讓麵條不結團又有好口感。選用基隆的飛魚卵、活凍鎖管等海味,加入山藥、各式時蔬,從主要食材到醬料都與基隆連結,黃彰琦希望餐盒能多元包容基隆山海港城每個區域的特色,是這次發想的初衷。

為推廣基隆與東北角一帶的優質農漁特產,以食魚教育為出發點的「食考房」,主廚張正忠與仁愛市場的吳姳麵館共同研發餐盒,嚴選基隆友善漁法的一支釣透抽與新北貢寮的純海水養殖白蝦,以火烤、舒肥方式留住原汁原味,不只讓食用者品嚐到來自東北角的高品質魚鮮,也能進一步思考食物背後蘊含的歷程與故事。

疫情期間,位於正濱漁港彩虹屋的「海那邊」因應顧客想外帶料理的要求,著手研發放涼更好吃的飯糰盒子,潘薇安為暖味餐盒設計兩款口味:將基隆小卷乾煎後以台東海鹽、平埔族刺蔥油油封,化身飯糰內餡,另一款以基隆飛魚卵混合明太子做成炙燒風味飯糰。她也發現,基隆山藥磨成泥口感更佳,將雞肉拌入山藥泥,以味噌及清酒調味作成主菜,不只作法精緻,也充分展現她對料理的熱情。

基隆市區「軒廚房」,年輕廚師李軒丞研發兩款餐盒,表面烤得金黃色的吻仔魚,鋪上基隆竹筍製作的炊飯鹹香開胃;另一款則以日本鄉土料理為靈感,做出可冷食耐放的定食組合,以高湯熬屬九層塔、小黃瓜及板豆腐後冰鎮,做成類似味噌湯的「冷汁」,與主菜香煎鹽漬鯖魚一起食用,帶來全新的味覺體驗,還放入滷製4小時的磯煮鮑魚為配菜,餐盒濃縮基隆滿滿海味。

參加暖味餐盒競賽的店家表示,藉此機會重新認識暖暖及基隆有哪些好食材,以及歷史人文背景,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這次研發的暖味餐盒不只是未來的商品,更期許透過一個個餐盒,向旅客分享基隆好食好味好風光。

圖說:潮嚮基隆暖味餐盒競賽,餐盒濃縮滿滿海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