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愛滋日台灣領先亞太

2020-11-30 20:46 鐘翠珠 記者

【本報記者鐘翠珠台北報導】愛滋(HIV)在不到40年之間,從醫護人員都束手無策的疾病,到現在已經是可以控制而且可以預防的慢性病,因應世界愛滋日的到來,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表示,新冠肺炎對HIV「防疫」成績與《照護影響》調查顯示,台灣在防治領先亞太並超前佈署,讓患者免受新冠肺炎疫情再起之苦;北榮感染科林錫勳醫師認為U=U為國際共識,應協助感染者回歸社會,擁抱帕斯提推廣愛滋U善6原則。 


●世界愛滋病日公布台灣在新冠肺炎下的「HIV防疫」成績遵循防疫超前佈署三大建議免受新冠肺炎疫情再起之苦 

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表示,2020年全球受到新冠肺炎重挫,台灣不僅防疫有成,HIV防治也交出好成績,預計今年年底可以達成聯合國愛滋病聯合規劃署「90-90-90」的目標,成為亞洲第一;而在近期進行的亞太區調查中,也可看到台灣創下另一項好成績。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感染者與風險族群在回診、進行相關檢測、篩檢的比例上仍維持穩定,不僅在調查地區當中比例最高,更高於日韓星港等地;為預防秋冬新冠肺炎疫情加劇而導致照護中斷,台灣可參考「HIV防疫超前佈署三大建議」,幫助在接下來疫情期間妥善控制病情,並持續推動終結愛滋目標前進。

新冠肺炎對醫療照護的影響就是就診的限制,防疫群聚的法令限制了行動,這都會導致HIV感染者與風險族群無法規律檢測、接收治療,以及取得預防或治療藥物。

洪健清教授說明,台灣在新冠肺炎疫情壓力下,除對疫情掌握快速之外,疾管署推動的HIV多元匿名篩檢(例如:郵寄唾液篩檢、自動販賣機)的形式,也可降低疫情帶來的限制,呼籲篩檢應回歸正常,才能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邁進終結愛滋,達成2030年「95-95-95」的目標。

洪健清教授提到,台灣幅員較小、醫療體系完整,再加上民間團體與醫院的轉介與諮詢合作密切,讓感染者與風險族群對於穩定取得藥物較具信心;且提出「HIV防疫超前佈署三大建議」,一、遠距關懷,打破空間限制,醫師或個管師可利用社群工具關心感染者居家狀況,若未來新冠肺炎疫情更趨嚴峻、就診不易時,可及時給予協助;二、醫師調整用藥策略,感染者免於頻繁回診,為感染者選擇有效、安全、便利的藥物,讓他們受到穩定控制;三、擴大多元篩檢管道,掌握健康不間斷–HIV多元匿名篩檢是台灣達標第一個90的關鍵,透過更多元方式擴大篩檢可近性與方便性,讓風險族群仍能積極掌握健康狀況。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政策推廣部主任杜思誠認為,如果感染者或風險族群無法就診,可參考菲律賓的Project Red Ribbon基金會購置了電動腳踏車交通工具,將藥物、篩檢服務、物資帶給需要的人,不僅照護不中斷,亦降低他們到醫院就診的風險;並透過超商的方式,可以拿到自我檢測試劑做篩檢,關心自己的健康,不用怕新冠肺炎疫情再起。

洪健清教授補充說,現在疾管局做的非常好,提供免費的檢測,還有提供定點的檢測來擴大篩檢,才有辦法發現是否受到感染;同時疾管局與跟健保署一起合作,提供所謂免費的,而且非常好,跟上世界潮流的藥物治療,一天只要一顆藥丸,這會讓更多人願意開始接受治療。


●U=U國際共識 台灣95%接受治療的感染者體內測不到病毒量

北榮感染科林錫勳醫師表示,今年”國人愛滋認知與情境焦慮調查”結果發現,仍有近3成的國人對於愛滋病毒的傳染途徑與傳染力存有錯誤的迷思,認為蚊蟲叮咬會傳染病毒、不知道病毒無法生存於人體以外之環境,更有超過6成的民眾仍不知道感染者體內若測不到病毒,就不會有傳染性(U=U)。

感染者在心理上的焦慮與憂慮是影響生活與品質的兩大因素,台灣露德協會公共事務主任藍元亨指出,在感染者與疾病共處的過程中,仍需大眾破除迷思、共同營造友善環境,能幫助帕斯提朋友更堅持治療、積極回歸社會。

前愛滋感染者的預期壽命已從以往的平均年齡39歲,到現在透過穩定治療可以達到約70歲,平均壽命與一般民眾相當。

圖說:洪健清教授與杜思誠主任共同呼籲,HIV防疫應參考三大建議進行超前佈署

圖說:臺北榮民總醫院感染科林錫勳醫師、「U愛大使」坤達、露德協會藍元亨共同推廣愛滋U善6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