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汙紫爆:傷害皮膚的組合 洪鈞培講座

2020-11-22 14:46 鍾春蘭 記者

【本報記者鍾春蘭綜合報導】洪鈞培文教基金會10月18日邀請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部部主任鐘文宏主講「皮膚癌防治‧掌握先機」,鐘文宏教授以其多年從事皮膚疾病的診療、教學、研究及服務的經驗與背景分享心得,聽眾獲益良多。

 

越來越多研究顯示空汙與全身性疾病的關聯性!為什麼台灣吸煙的人口逐年下降、肺腺癌比率卻是逐年攀升呢?為什麼皮膚莫名會出現刺癢、脫屑等狀況?你知道台灣十大死因中就有七大死因跟空氣汙染有關嗎?你知道權威醫學期刊《The Lancet》公布世界攀升最快兩大死因:空汙與肥胖,但空汙卻遠比肥胖易被國人忽視!

 

台灣的空氣汙染63%來自於每天在路上跑的2200萬輛汽機車、火力發電、六輕、石化與重工業;37%來自於境外污染,像是我們熟知的中國霧霾每年會藉由東北季風吹拂到台灣;尤其是十月到隔年的三月,往往是一年中空汙最嚴重的月份。而這些可怕的空氣汙染物質中主要包含懸浮粒子PM與臭氧O3,臭氧屬強氧化劑,會刺激粘膜;顆粒物內含大量毒害性物質,如重金屬、多環芳香烴、戴奧辛,以及有毒微生物等,以附著、滲透、吸入而造成全身性不同程度的侵害。

 

皮膚與肺同屬防禦性器官,都是人體對環境的初始接觸面,而當身處高度污染的環境中會咳嗽與呼吸困難,你就不難想像皮膚其實也遭受著同樣程度的侵害,但因為空汙對皮膚的傷害是慢性、累積的,所以不容易被察覺並防備,進而導致各式皮膚健康問題!以往消費者所認知到的敏感性肌膚發生原因,可能和使用不當保養產品、季節變換、醫學美容術後造成。但其實都忽略了日趨嚴重的空氣汙染,也是造成敏感的重要關鍵。尤其已經是敏感性皮膚的患者,自然的屏障保護功能就低落,加上角質層滲透性升高,使汙染物容易進入,水分與油脂容易流失,就會持續地出現乾燥、泛紅、脫屑、刺癢、灼熱、紅腫等敏感不適症狀。

 

細小的懸浮微粒(PM2.5 / PM10)及氣狀汙染物(臭氧等),不但會影響身體健康,更以附著、滲透皮膚的方式,導致敏感性症狀更加嚴重,面對無法逃避的空氣汙染問題,你該如何因應讓肌膚不再受侵擾?想要對抗空汙、強韌敏感肌膚,選擇具特殊抗空汙成分與經過臨床實證的保養產品是最直接且有效的方式,皮膚科醫生建議需強化三大根本,才能有效抵擋空汙對肌膚造成的敏感傷害。一般來說會建議做好以下三步驟:

    1. 清潔:每天都要用心做好清潔功夫,這是最基礎的動作,使用有效且溫和的清潔產品,洗去附著於皮膚的汙染物。

    2. 修護:使用具修復肌膚屏障功能的產品,使皮膚保護力增加,減少汙染物穿透至皮膚內部。

    3. 隔離:使用高效的防曬產品來阻隔紫外線UV與汙染物,防止紫外線增強汙染物的誘發效應,同時減少汙染物穿透至皮膚內部。

 

我們肌膚每日都暴露於空氣污染及紫外線之中。UVB會傷害表皮並引致曬傷及發炎泛紅反應,UVA會對皮膚構成氧化壓力及引致皮膚光老化,而兩者都是導致皮膚癌的成因之一。防曬產品不單止為皮膚對抗紫外線,同時亦能防止污染物直接依附在皮膚表面,預防空氣污染結合紫外線產生協同作用的加倍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