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新型精準治療降5成疾病惡化風險

2020-11-20 21:49 鐘翠珠 記者

【本報記者鐘翠珠台北報導】胰臟癌精準治療新觀念鎖定基因化險為胰!11月19日為2020世界胰臟癌日,台灣胰臟醫學會葉大森理事長表示,被稱為 『癌王』的胰臟癌,主要是因為難以早期發現,更難治療,確診時均為晚期,加上疾病惡化快速,使得逾8成患者患者5年存活率難以突破一成。

根據106年癌症登記報告,胰臟癌發生人數為2,469人,而108年國人死因統計表中,胰臟癌不僅在癌症十大死因中排名第7,死亡人數更是有2,497人,甚至與罹癌人數大致相同。

理事長葉大森指出,2020世界胰臟癌日,胰臟癌聯盟期待胰臟癌患者在治療上能有更佳的選擇,過往胰臟癌治療以化療搭配手術為主,今年主管機關通過精準治療藥物對於具有遺傳性BRCA基因突變且接受過一線鉑類化療轉移性之胰臟癌患者的適應症,讓符合資格的患者在治療上多了一種選擇。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陳立宗所長提到,過往40年,無法手術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胰臟癌的治療仍以化療為主,但隨著癌症治療走向個人化,已有研究證實約6%具BRCA基因突變的轉移性胰臟癌患者於第一線含鉑化合物的化療後,接續使用精準治療藥物做為維持性治療,則可降低47%疾病惡化風險,今年主管機關通過精準治療藥物在這群胰臟癌患者的適應症,讓對抗胰臟癌的道路上多了一項利器。

葉大森說,胰臟癌疾病初期多以腹痛、背痛和腸胃道症狀為主,發生人數逐年增加,如何及早發現以提早治療是當前面臨的課題,他提醒,胰臟癌患者好發於60歲左右,若平時出現腹痛、體重減輕等症狀,就要提高警覺,建議應盡快就醫接受檢查;若確診罹癌也不要灰心喪志,胰臟癌已經不像過往無藥可用,建議患者與醫師討論基因檢測的可行性,擬定最適合自身的治療策略,方能及早戰勝癌王。

圖說:大合照(左台灣胰臟醫學會葉大森理事長、右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陳立宗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