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冠軍,然後呢?吳寶春的創業報告》 吳寶春新書談從零開始的十年創業路
【本報記者黃蕙蘭/台北報導】台灣之光吳寶春十多年前奪得世界麵包大賽冠軍載譽而歸後,不僅征服了國人的味蕾,個人的傳奇故事也一直是勵志人心的典範。今年十月,吳寶春的第6本著作《世界冠軍,然後呢?吳寶春的創業報告》問世,有別於過往以麵包為主題的作品,這本書是吳寶春創業十年、從零開始的心路歷程,書中侃侃而談創業初衷與決心,管理企業、經營品牌的大學問...等﹍。同時,也推出十周年慶紀念作—「台灣風土鹽可頌」7款,佐證說明書中〈有道理的創新〉或是〈從個人創新到團隊創新〉的理念。
此本新著由吳寶春親自口述,尤子彥執筆。誠如尤子彥在作者序所言:「寶春師傅大方公開的這段經驗極其難得,對於不管是正準備創業、已經開店正遭遇成長瓶頸的技術者;或是與技術者合作開店,需要理解技術者思維模式的服務業經營者,一定都能從本書內容當中,找到值得借鏡的思維和做法。」
書中吳寶春的錦言佳句–「想要做好溝通,第一件事並不是急著去說,而是應該先仔細去聽」、「被負能量牽著走只會浪費力氣」、「比起批評,反而讚美能帶來更多的好處」、「真心誠意助人,往往形成巨大祝福和鼓舞的力量」等等,道出吳寶春面對挑戰的「經營小故事」,令人獲益甚深。
此次推出的十周年慶紀念作—「台灣風土鹽可頌」,吳寶春邀請「好時‧好物」創辦人高靜玉提供台灣鹽創意,透過團隊的工藝麵包技術做出具有風土代表性的7款台灣風土鹽可頌。高靜玉說:「台灣四面環海,有不同的洋流,就代表會有含不同礦物質、不同結晶法、不同風味的鹽。」包含了(1)西部台灣海峽海水日曬製成的洲南夏至海鹽;(2)鄰近巴士海峽、人工採集的恆春珊瑚礁鹽;(3)台東長濱阿美族永福部落的太平洋精粹鹽花,並以此為基礎,炒製過程中加入刺蔥、月桃籽、香草等元素做成的風味鹽。還有來自中央山脈、原住民使用的天然植物鹽(4)鹽膚木鹽。
為了與此7款台灣風土鹽搭配,吳寶春團隊創作了與一般鹽可頌完全不同配方的麵團,並依據台灣風土鹽的意象,以天然梔子花染上不同顏色,口感上帶Q彈卻又兼具柔軟性、咬斷性,更能凸顯台灣風土鹽各自的風味。有道理的創新才有意義,吳寶春團隊希冀業界、跨領域專業者能以更寬廣的視角和觀察,提供創意發想,讓創意成為真實,實踐過去10年將全世界的烘焙文化帶到台灣,未來10年將台灣的烘焙文化帶到全世界,一起打造台灣成為世界烘焙之都。

圖:吳寶春的第6本著作《世界冠軍,然後呢?吳寶春的創業報告》已於10/1問世

圖:吳寶春團隊此次以書中概念推出的十周年慶紀念作—「台灣風土鹽可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