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王無聲無息 確診後已末期開刀機率僅10% 洪鈞培講座

2020-08-29 15:59 鍾春蘭 記者

國人十大死因,癌症仍居第一,而說到了癌症,過去通常都是發生不適的症狀,或是健康檢查時發現,其中最要命的癌王「胰臟癌」,更是讓很多醫師束手無策,能開刀治療只有10%。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7月12日邀請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外科部主任葉大森主講「胰臟癌防治‧掌握先機」。葉大森教授以其多年從事消化系及胰臟疾病醫療、教學、研究及服務的經驗與背景分享心得,聽眾獲益良多。

 

  胰臟癌發生率平均每年成長約6%,近來每年約近2000位新診斷胰臟癌病患,每天有5.5人受到胰臟癌威脅。胰臟癌好發於中老年人,過去研究顯示,三分之二患者在65歲以上,平均年齡71歲,健保資料庫顯示,103年到107年主診斷為胰臟癌患者的年齡,以60歲到69歲最多,但50歲後就醫比率快速上升。

 

  一旦被診斷為胰臟癌,確認無法手術後,葉大森表示,患者若無法手術也不願意接受後續的標準治療,從確診到死亡最快3個月,慢則6個月,若接受化療等治療,平均可延長壽命6個月到1年,若能按照醫師建議治療,在最後也能享有一定的生活品質。

 

  葉大森說,胰臟癌目前最需要的是早期發現,現在雖然有腫瘤指標CA19.9以及CEA,但是這兩種對於胰臟癌的敏感度低於40%到50%之間,且該指標不只對胰臟癌敏感,即使數值超標也不代表胰臟有問題,就算數值符合標準,也不代表胰臟沒有病變,因此,現在僅能透過超音波等方式提早篩檢。

 

  胰臟附近有很多重要血管,使手術充滿挑戰,加上多數胰臟癌患者發現罹癌時已屬晚期,大約只有10%~20%可以動手術,而其中能手術的病人也只有5~25%能存活超過5年,生存率低於2%以下,多數病患只能選擇緩和治療。葉大森強調,民眾若能早期確診並切除胰臟腫瘤,加上積極的化學藥物治療,將能提升胰臟癌治療困境。胰臟癌化學治療技術已有進步突破,國內今年已經引進FOLFIRINOX化療套組,可提高病人存活率平均達11.1個月,而國內也正在進行二線新型藥物的三期臨床試驗,未來患者若對第一線化療藥物產生抗藥性,或是在治療過程中發生嚴重副作用時,將可以有其他選擇治療方式、降低副作用,民眾若能積極配合治療,日後預後和存活機會可有效提高!

 

   胰臟癌患者往往直到晚期才會察覺身體不適,導致延誤就醫,葉大森理事長特別呼籲,胰臟癌惡化速度極快、且症狀不具專一性,患者本身或一般求診時都極難察覺,若發現食慾不佳、短時間內體重驟然減輕、上腹痛或腰背痛、尿液變黃、嘔吐等5大症狀時,一定要提高警覺,而家族遺傳更是高風險族群,大約5~10% 癌症病人有家族病史( 可或不可知的基因突變影響),其中又大約有10~15% 的胰臟癌歸因於遺傳問題(家族性胰臟癌、遺傳性胰臟癌傾向症候群)。而有乳癌基因(BRCA1、BRCA2) 突變帶原者,終身胰臟癌風險也高達3~5%,應定期健檢,提早發現、提早治療,胰臟癌將不再是奪命夢魘!